今日立夏|立夏习俗中的中医养生之道:清心护阳祛湿浊,养心护阳迎盛夏。
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万物进入生长旺季,立夏后气温显著升高,全国平均气温达18-20℃,南方早稻进入分蘖期,北方冬小麦开始灌浆。雨水增多,雷暴天气频繁,动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。此时江浙地区尚有“饯春宴”习俗,以樱桃、鲜笋送别春天。此时人体也需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。中医强调立夏养生应坚持“养心、养阳、祛湿”三原则。
一、立夏文化内涵
迎夏仪式
民间通过秤人、挂疰夏绳等习俗祈福避灾。立夏秤人寓意“清静安乐”,挂五色丝线防“疰夏病”。
食俗与农事
· 立夏饭:糯米配豌豆、咸肉,象征五谷丰登;
· 尝三鲜:江南食蚕豆、苋菜等时令菜,福建等地以青梅、樱桃迎新季;
· 农谚“立夏不下,旱到麦罢”反映此时对雨水与作物生长的重视。
二、中医养生要点
1. 养心为纲,静神宁志
· 夏气通于心,需避免情绪波动,可通过冥想、听音乐安神;
· 食疗推荐莲子百合羹(清心润肺)、酸枣仁小米粥(养血安神)。
2. 护阳避寒,适度运动
· 晨练宜选八段锦、散步等温和活动,午间小憩20-30分钟补精力;
· 忌贪凉: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避免冷水澡,夜卧需盖腹防寒湿。
3. 祛湿健脾,饮食调养
· 清淡为主:多食冬瓜、丝瓜、黄瓜等清热利湿的时令蔬果,减少油腻辛辣。
· 增酸减苦:酸味(如山楂、乌梅)可敛汗生津,苦味(苦瓜、莲子心)能清心降火。
· 推荐食疗:如冬瓜薏米老鸭汤、莲子百合绿豆粥、苦瓜酿肉等,以清热祛湿、养心安神。
4. 起居与禁忌
· 夜卧早起,顺应阳气升发,睡前艾叶泡脚助眠;
· 避免暴晒、熬夜,痛风患者慎食高嘌呤海鲜,湿热体质少食温性发物(如虾、鳝鱼)。
三、常见病症预防
· 肠胃疾病:饮食卫生为首,避免生冷,可摩腹或按揉足三里增强脾胃;
· 皮肤问题:勤换衣、佩戴祛湿香囊,湿热天用鱼腥草茶缓解炎症;
· 过敏与哮喘:晨关窗防花粉,艾叶熏房净化空气,贴敷肺俞穴调节免疫。
总结:立夏养生需兼顾自然节律与个体差异,核心在于“养心护阳、祛湿健脾”。文化习俗与中医智慧结合,可助平稳过渡至盛夏。实现《黄帝内经》所言"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"的养生境界。
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(诚顺和中医馆)建馆10余年,秉持“诚信为本,顺时养生,和谐健康”的中医文化精髓,坚持“名中医,好中药”的立馆之本,在中医药临床诊疗常见病、老慢病、疑难杂症及健康养生等领域颇具特色,建设和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李轩锦、钟明、徐长化、姜瑞雪、张林茂、王大宪、龚红卫、范平、宋跃进、王儒英、李家发、刘玉茂、高进、段正莉、刘义涛、陈德货、宋恩峰、陈必新、李瀚旻、梅应兵、张振鄂、汪旭东、何友为、乐芹、曾凡鹏、向贤德、熊勇、廉河清、孔政、吴隆贵、胡爱玲、柳新樵、肖早梅、王垚、丁辛、鲁本堂、黎诗琪、蹇峰、让敏、张波茹、罗天禄、朱长江、陈丽娟(排名不分先后)等40余位名老中医团队,10余年坚持甄选道地药材,特邀湖北省多位七旬老药师亲手把控药材的进存和煎制,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,是武汉卫计委批准成立的正规中医医疗机构,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,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养生实践基地,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实践基地授权,屡获武汉市社工志愿者协会表彰。
咨询预约:027-87878466,手机(微信同号):18627730962
移动官网咨询预约:https://m.chengshunhe.ne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