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从内治皮肤病,附中医治疗过敏性皮炎医案一则。
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到了过敏原所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。常见的原因包括动物性的原因(动物的皮毛、分泌物等)、植物性的原因(花粉、树木、柳絮等)、化学性的原因(油漆、汽油、洗衣粉、染发剂、镍、铬、外用药膏)三大类。接触这些产品之后,会出现皮肤接触的部位发生皮疹、红斑、丘疹、水泡,严重的会出现皮肤的溃疡、糜烂、坏死,一般皮疹的界限比较清楚,自觉感觉会出现瘙痒、灼热、异物感等。出现这些情况,应该用清水冲洗,避免挠抓,可以寻求专业专家进行治疗,主要目的是消炎、止痒,预防感染。
过敏性皮炎虽发于肌表,而病变实质多在内脏。多数因外界刺激皮肤瘙痒患者因少阳郁热,枢机不利,热郁生风,循经上扰头面,阻于肌肤而发为颜面鲜红、皮疹瘙痒;肝胆失疏,相火炎上,耗伤气阴,故口干苦、欲饮水、身困;火热上扰心神,故见心烦、眠差;气机郁滞,经气不利,气血不调,故见月经失调、四肢不温;舌脉亦为肝胆郁热之征象。故治以疏肝解郁,清利少阳,平肝潜阳。
过敏性皮炎医案一则:
患者,女,28岁。初诊主诉:颜面皮肤瘙痒2月余。病史:患者自诉2月余前因使用某化妆品后出现面部皮疹、瘙痒,于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“过敏性皮炎”,西医予炉甘石洗剂及醋酸地塞米松治疗,症状稍好转,但时有复发,患者因担心激素副作用,遂来寻求中医治疗。刻下:颜面色鲜红,皮疹高出皮肤、瘙痒,伴有身困、口干口苦,渴欲饮水,心烦,眠差,月经前提,平素易紧张,自感四肢冷,纳可,二便尚调,舌尖红苔薄黄,脉弦数。二诊:患者面部皮肤鲜红之色已退去,皮疹、瘙痒缓解,心烦、睡眠已明显改善,仍觉口干苦、渴欲饮水,舌淡红苔薄黄,脉稍弦。续进14剂后诸症皆除,继续守法调治,巩固3月余,未再复发,病得痊愈。
本文版权归网站所有,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:
https://www.whcshzyg.com//article-detail/bV4pyy9N